北上广深:生物制造,新政策频频!
01
上海在资金支持方面出现大动作。10月13日下午,上海国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合作基金签约仪式举行,浦东中生、凯辉赛诺菲基金、泰福资本、比邻星创投、千骥资本等10家机构现场签约。

据介绍,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,2024年,总规模22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成立。2025年,总规模150亿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成立,聚焦推动科技“从0到1”原始创新转化。
就在上海国投公司签约的两天前,11月11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提出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、生物制造、具身智能等领域。

并且强调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、中试平台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机构,按照规定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;以及加大首台套、首批次、首版次政策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,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合同金额30%、最高2000万元支持。
02
同时北京也在加大对生物和医疗领域的投资。
据了解,2025年4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《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(2025年)》,提出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,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,并发挥好市级200亿元、区级100亿元两级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协同作用。
03
对北京上海不同,近期广东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支持偏向于政策层面。
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信息,《广东省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制造业的若干举措》将于近期印发实施。
据了解,今年年初广东省印发的《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》已明确提出,全省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到2027年达到5000亿元左右,到2035年迈向万亿元级规模。
广州和深圳正是实现产值目标的重要城市。
其中深圳正在以立法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,根据最新一期的市政府公报,《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》已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,已于近日正式施行。
文章素材来源:全生物降解材料

